品鉴帕沙古树茶,需遵循 “观形、闻香、品饮” 的步骤,从视觉、嗅觉、味觉多维度感受其独特魅力,尤其要注意区分古树茶与普通台地茶、小树茶的差异。
首先观察干茶外形。帕沙古树茶(生茶)的干茶条索紧结肥壮,色泽墨绿或深绿,油润有光泽,表面覆盖着细密的白毫(芽头越多,白毫越明显);叶片完整度高,无明显碎末,芽叶比例协调(多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)。若干茶条索松散、色泽灰暗、白毫稀疏,或夹杂大量碎叶,则可能是小树茶或台地茶,而非纯正的古树茶。
冲泡后观察汤色。帕沙古树生茶的汤色清澈透亮,新茶呈浅黄色或黄绿色,陈化 1-3 年后转为金黄色,5 年以上则呈橙黄色,无论哪个阶段,汤色都无浑浊感,杯壁无杂质;古树熟茶的汤色呈深红色或暗金色,明亮有光泽,无渥堆味带来的 “灰浊感”。若汤色浑浊、暗沉,或出现悬浮物,则需警惕
茶叶品质问题。
帕沙古树茶的香气,是其 “地域特征” 的重要体现,需区分干茶香、湿茶香(冲泡后)和杯底香。
干茶阶段,帕沙古树生茶的香气以清新的兰花香、花蜜香为主,夹杂淡淡的山野气息,无刺鼻的青草香或异味;古树熟茶则以枣香、樟香为主,香气醇厚不张扬,无明显的渥堆味(劣质熟茶会有酸馊味、霉味)。
冲泡后,湿茶香会更加浓郁。生茶的兰花香、花蜜香会随着茶汤释放,且香气持久,前几泡香气清新,后几泡逐渐转为温润的果香(如桂圆香);熟茶的枣香、樟香会更加突出,且杯底留香明显,喝完茶后,杯底仍能闻到淡淡的甜香。若香气短暂、单一,或出现杂味,则可能不是纯正的古树茶。
口感是判断帕沙古树茶品质的核心。冲泡时,建议用 95℃以上的沸水,洗茶 1-2 次,第一泡出汤时间控制在 10 秒左右,后续逐渐延长。
帕沙古树生茶入口时,首先能感受到明显的 “鲜爽感”,伴随轻微的苦涩感 —— 但这种苦涩感非常 “轻”,且化得极快,通常在 1-2 秒内便转为回甘,从舌尖蔓延至整个口腔,生津效果显著,喉咙处会有清凉感(业内称为 “喉韵”)。茶汤饱满度高,口感醇厚不寡淡,茶气足,即使喝到 10 泡以后,回甘、生津依然明显。
古树熟茶的口感则更为绵柔,入口无苦涩感,取而代之的是浓郁的 “醇厚感”,茶汤如丝绸般顺滑,甜度明显(类似枣甜),饮后喉咙舒适,无燥感。与小树熟茶相比,古树熟茶的口感更有 “层次感”,前几泡甜润,中后几泡会浮现出淡淡的木香,余韵悠长。
若口感单薄、苦涩感重且化不开、回甘微弱,或喝后喉咙干燥,则大概率是小树茶或台地茶,而非古树茶。
文章源自:51普洱茶网 www.51puercha.com51普洱茶网-https://www.51puercha.com/4325.html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交流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,仅供学习交流,发表作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承担连带责任。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。